2022年,这十大变局将深度影响中国医疗界!
时间:2022-01-17
新冠毒株迭代、疫苗持续接种,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胶着状态持续,病毒不断适应人类,「病日新兮医亦日进,医日新兮病亦日进」,新冠传染力不减甚至更高但病死率下降,全球各国在控制疫情与发展经济、开放社会上继续摇摆,但也很无奈,按照「新冠流感化」+「躺平型开放」模式运行,是世界各国普遍痛苦的选择。中国在全民接种疫苗的基础上,继续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策略,审慎开放国门与疫情动态清零常态化,新毒株免疫突破继续给各省市出考卷。国际国内的医药公司在mRNA/灭活等疫苗和病毒特效药物筛选上的贡献,尚需进一步升级,在真正找到比较完美的高效疫苗和特效药之前,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会持续。希望2022年下半年看到医学科学的重大突破。国家医保在制度建设和举措推进上持续2.0升级。在全国各省医保互联互通、药品耗材定价规模采购、DIP/DRG支付方式改革、医保便民IT升级等方面继续推进。医保基金在各省市经济不均衡状态下结余也不均衡化,如何提升国家层面均衡公平须进一步做政策探索。当人均GDP踏上1万美元的台阶后,国民对美好生活和个人健康的关注会进一步升级,医疗保健费用的增长弹性会持续高于GDP的增长率,未来10~15年大健康行业占GDP的比率会从6%逐步上升到8%~10%。在基本面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,大健康与生物医药科技类股票经历2020年热捧和2021下半年较深度回调后,仍将是稳健和持续增长的一个板块。互联网医疗公司继续经历「很有价值、但很难收费」的艰难困苦烧钱状态,如果医疗保险从临床支付升级健康管理支付、对互联网公司开展慢病用药快递等支付额度开放,可能真正的规模收入春天将来临。互联网药店继续蓬勃发展,但如果形成互联网新的「以药养医」畸形生态,这个行业需要进一步整顿规范。药品和高值耗材行业在国家医保「4+7」团购定价和集采的大背景下,继续大规模洗牌,持续经历极端压力测试和艰难生存态势。伴随国家医保定价集采策略从唯「价格战」往「价值战」升级的过程,药品和高值耗材公司逐步开始关注研发和全球新产品并购,未来几年中,「研发投入」+「立体销售」+「全球并购」三驾马车俱优的公司将受到鼓励。中国与美国的肿瘤5年生存率存在较大落差,中国尚在40%~43%左右,美国在70%以上水平,差别主要在早筛推广、规范治疗和新技术应用上。随着肿瘤早期筛查的逐步推广,肿瘤诊疗的规范性提升和对副作用综合处理的关注,分子检验和病理精准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,靶向药和免疫药的持续引入和不断升级,以及医保对肿瘤诊疗技术的覆盖率提升,从2020年到2030年,中国会进入肿瘤5年生存率稳定提升的黄金十年。在全民小康与共同富裕道路上,各级政府通过多种途径,促使公立医院往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在多院区建设、新院托管、远程医疗、医联体健共体服务网络建设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,使得各地医疗民生的公平性、可及性、获得感进一步增强。乡村医生的待遇问题、管理体制和业务能力提升问题,亟待得到进一步关注,使得农村医疗的公平、可及再上一个台阶。这个问题从共同富裕的高度去理解,靠各地五花八门的层层落实显然参差不齐,而需要建立中国农村地区全科医生的国家医疗制度,应当主要由中央财政去解决,整体提升农村医疗民生的全国平均水平。中国60岁以上老人已2.64亿,占全国总人口的18.7%;65岁以上老人1.9亿,占全国总人口的13.5%,老龄化已奔袭而来。提供符合国家和每个家庭财力的适宜性价比服务,需要从战略上去思考和构建制度。所谓为老医学,包括医(疗)、康(复)、护(理)、养(老)等连贯的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。目前,老年医学、老年康复、老年护理、医养结合型养老正逐步兴起,居家型、日间照护型、住院型等养老方式在逐步构建,长期护理和照护保险会在各地逐步试点并量力推行。社会办医的机构数继续快速发展,但绝对服务量仍然只是主体医疗服务框架必要的有益补充,行业整体制度性调整的系统风险并不存在。发展的方向是:专科特色医疗、高品质门诊型服务、新健康消费型医疗、三级医院上下游和医保支付型合作网络。